• 我|們|的|養|殖

    魚蝦共生

  • 養殖的開端

    #白蝦苗入池

    每年春天養好水,我們會把白蝦的幼苗放入池中,為了讓牠們更好的適應,通常會選在清晨,太陽微微升起完成入池。貨車上的每包袋子裡都有無數的小蝦苗,這時候的白蝦長度才只有1毫米呢!

    過一陣子就可以使用傘網觀察飼料是否需要減少或增加,白蝦透明的身軀查看是否有正常進食及健康狀況。

    broken image
    broken image

    魚蝦共生

    #虱目魚苗入池

    等白蝦苗長到不會被虱目魚口誤吞下時,就可以準備放魚苗了,鮑龍星會規劃好每個池子能放的魚苗數量,確保魚隻都有充足的活動空間、乾淨的水質,讓魚蝦健康長大。

  • 有蝦初長成

    #抓鬆

    經過春天會有一批小蝦長大到可以出售的規格,為了維持魚塭的低密度,

    會先將部分中蝦抓起,我們稱這個過程叫做抓鬆,讓其他的蝦子跟魚繼續成長。

    broken image
    broken image

    虱目魚飛速成長中

    #嚴格控制水質

    夏天是虱目魚的主要成長期,從水面就可以看到魚群在水面翻游的進食狀況,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檢查進食狀況,魚群已經吃飽就要避免過度投餵。

  •  
     
     

    魚肥蝦美的海鮮盛宴

    #收成季節

    每年暑假至初冬,為台灣的白蝦及虱目魚盛產期,是最好的品嘗時間,常有人說養殖是看天吃飯,魚蝦在漁民不畏風雨的細心照料下,成長到合適的大小,也是漁民們最期待的收成時刻。

    broken image
    broken image

    收成前的準備

    #弄魚

    虱目魚是一種很容易緊張的魚,在收成前漁工會先駕駛膠筏,在水面來回行駛,目的是讓魚群受到驚嚇排空腸道,讓魚隻更容易保鮮,弄魚時魚群會竄出水面十分壯觀。

  •  
     
     

    魚池休養生息

    #放水曝曬

    一年一期的友善養殖方式,讓土地有休養生息的時間,所有養殖池都會逐漸將水排出,用冬天溫暖的陽光曬乾池底,排水過程水位較低會吸引鳥類前來覓食,清理養殖池底剩餘的魚蝦,池底會較乾淨。

    broken image
    broken image
    broken image

    養出優良水質

    #整池養水

    為避免池底老化,氣候不穩定時產生沼氣,或出現寄生蟲的問題,我們會進行翻土,並採用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的天然岩石所製成的生石灰淨化水質,為來年的養殖做準備。

    broken image
    broken image